先說說自己的感受:這週因為腸胃的關係我身體很不舒服,只好閉著眼睛聽大家說話。言歸正傳,這次上課聽到很多同學說他們上台是緊張又開心,因為那是一種自我勇氣的挑戰。課堂發言對我來說也是,但是之前我都做不到,例如:有時候我想讓其他人知道我的問題或想法,但是怕別人找出這個問題很多思慮不周的地方,所以我總在心裡想著:「等一下再問、再等一下、再等一下……」結果問題也沒解決,信心倒是降了不少。思慮不周不可怕,可怕的是別人對你的看法,我擔心問題一旦被反駁就不會有人再想理會你的任何想法,因為他們已經認定你就是會說出「笨問題」的人,而「不被尊重、被忽視」在同儕團體的生活中在我看來是件很嚴重的事,要完全不在意真的很難。
我記得有一位餐旅的同學說,其實她很想舉手自願發言,但是總是在心裡想著:「下一位講完我就舉手、下一位講完我就舉手、下一位……」但她最後沒舉手,等到真正唱名點到她時,她一上台,緊張的呼吸像剛跑完百米衝刺,哽咽的聲音好像在哀悼自己沒能舉手的勇氣,不知道她下台時的心情如何,但在我看來當她說出自己當下的這份心情時,我認為她已經在突破自己了,我其實有一股衝動想想跟她說:「妳鼓起勇氣努力完整的表達出妳想表達的意思了,妳剛剛表現得很好。」
經過這堂課,現在想想,我發現我好像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,我的聰明大部分是認真而產生的,別人可以否定我的問題,但是否定不了我的認真。還有預設別人立場的這個部分,其實很多人心裡也很想發言但都想先聽別人怎麼說,看別人哪裡錯再修正,大家都不想自己當那個被糾正的人,因為每當知道別人哪裡錯,我們往往誤以為自己早就知道,就像變魔術,我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可以從帽子變出兔子,但是只要一招招拆解魔術手法後,我們便覺得沒什麼了。